柴文网 - 经典小说 - 妖痣在线阅读 - 妖痣 第123节

妖痣 第123节

    “他不是与老亲王一般,最喜欢那些腌臜下流的手段了么。”说话间,谢锦安成功地将手中的小棉球编散了,轻轻拧起眉头:“既然是自己亲自求的药,自然要自己服下才最好。”

    “是。”惊羽利落应下,而后轻笑:“主子这两回都不在现场,即便有那等心思诡秘之人,想要拉扯主子入水,皇上也必然是不信的。”

    “三人成虎,三次成实。”谢锦安抬起眼,眼中划过一抹暗光:“顶多只能用三次罢了。”

    不过,三次倒也是足够了。

    “记得着人传话,让叶世子那日好好地派人守着康阳。”

    “再去木氏商行一趟,叫他们放出风去到武王的耳朵里,说手中秘密囤着一批火药。”

    “那一日,再派人看着镇国中尉,别叫他打扰阿菀。”

    说到最后,谢锦安的眉眼轻轻扬起,露出一分笑意。

    明日回去就能见到阿菀,该穿什么衣裳才好呢?

    *

    元旦宴席一切如常。

    为着外头的颜面,皇后与太子双双出席。太子瞧着神色尚好,只是眉眼间有挥洒不去的郁气,皇后则确实是面色略有苍白,很是不适的模样。

    前朝臣工顺着圣意,将二人忽视,反而纷纷举杯,借着施粥之事,极力赞颂圣上爱民。

    皇上亦是久违的兴致高涨,每每都举杯饮回。

    不过也是杯中是人参茶,不会喝醉的缘故。

    甚至在欣赏歌舞的间隙,夸了夸顾菀处事认真细心,将宫务打理得颇为不错。

    顾菀起身谢恩后,便觉着有三道锋利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不必抬头细看,就知是皇后、德妃与淑妃三人。

    借着低头喝汤羹的机会,她轻轻往下扫了一眼,朝着六品官员女眷的做完扫去。

    只这一眼,顾菀就看到了精心打扮的顾莲。

    许是因为乍然被削爵,顾莲不似往日满头珍贵的珠宝,只简单带了一套银饰的头面,反而很衬她的清丽。

    与人手旁人暗中议论、颇为不耐的蓝氏不同,顾莲一张清面朝天,面庞含羞,有意无意地望向太子的方向。

    顾菀一直在悄悄地观察着太子。

    她知道,太子与顾莲对了一次目光后,就一直躲着顾莲若有若无的注视,反倒更多的将目光望向康阳郡主的方向。

    目光中有一种近乎老亲王当初,胸有成竹的垂涎之感。

    “我便回去了。”康阳郡主早已经和皇上太后告假,若有不适,便可回流芳园。

    此时她与顾菀打过招呼,银质点宝石的头面发出叮咚的声响。

    知晓叶嘉屿派人护送后,顾菀心上放松,含笑应过,送着康阳郡主出了广德殿。

    待回到席间时,对面席上太子已然不见,甫一转头,顾莲的面容也不知何时隐去在席间。

    “宴席才到一半儿,宾客们兴致尚高,着侍奉的宫人们多在广德殿周边候着,谨防皇上与太后有所吩咐。”顾菀轻声吩咐下去。

    上头皇后用了些热汤,面色有所好转,启声对顾菀道:“难为肃王妃了,在宴席上也要cao心宫务之事,难怪皇上在本宫面前屡屡夸你。”

    德妃与淑妃因此话再看了顾菀一眼。

    因着武王挨削的缘故,德妃在旁边默默看着,没有出声。淑妃年轻些,膝下还有个未长成的公主,早就已经为着宫务之事对顾菀颇有微词,此刻扬起描绘得极细的眉尖,轻笑道:“这是自然,不然也不会将咱们给捋了下来。”

    “都是母后与娘娘们教导得宜的缘故,”面对这样简单的言语刁难,顾菀连眉毛都没有皱一下,笑盈盈的应了一句,而后举起手中盛了果子蜜的酒盏,起身敬皇后。

    “下面该是戏曲登台了。”顾菀微微垂下眼帘,露出一双嫣丽鲜红的红痣,掩住眼底流转过的深笑:“里头有皇后娘娘最爱听的那一曲戏。”

    “盼皇后娘娘好生欣赏。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双更)

    ◎“锦安……好巧。”顾菀道。◎

    皇后在那一瞬间有些不明其意。

    她隐约觉得有点儿奇怪, 却又对眼前恭恭敬敬的顾菀挑不出什么毛病。

    罢了,只当肃王妃服了软。

    这样想着,皇后志满意得应下了顾菀的这一句敬酒。

    “既然是肃王妃安排的, 本宫自然会好生欣赏。”皇后颔首回了一句,一杯酒饮下,觉着自己又重回了手握六宫大权的巅峰时期,不免含着笑意去向皇上敬酒。

    皇上正是兴致最高的时候, 觉着去年那些糟心事情都已经被抹去,十分满意。于是瞧见皇后来敬酒,说了些好听的话,也就给足了面子,真的让罗寿斟了一小杯酒, 与皇后碰了碰杯。

    “皇后不必担心宫务, 只好好将养身子便是了。”皇上如是说道,将一小杯酒饮尽后,对着罗寿略皱了皱眉:“这酒尝着颇烈,似乎不是预备着的果酒与米酒。”

    罗寿将那雕花酒壶打开一看, 颇有些惊慌失措,请罪道:“请皇上赎罪,奴才将分给武官们的羊羔酒给错拿来了。”

    皇上咂了咂嘴,品了品余味, 挥手道:“罢了,味道还不错。陈院令只是嘱托朕要少喝酒, 没说不能喝, 再给朕倒上一杯。”

    未曾得到自己预想中的回答, 又被晾在旁边, 皇后的面色凝了一瞬, 讪讪道:“听闻皇上这段时间身子也不大好,应也要好生养着。”

    低头饮了果子露以掩饰尴尬,皇后抬头望了眼太子的方向,发现太子竟不在,不觉有些慌张,回头吩咐了近身的戴嬷嬷:“太子怎地不在了,去寻一寻太子。”

    戴嬷嬷弯了弯身子,宽慰道:“奴婢看得一清二楚,是康阳郡主离开后,太子殿下才起身的,莫约是去送一送康阳郡主了——这段日子,丞相大人不是同您说了么,先静心休养,外头的事情他已经和太子殿下商议好了。”

    “等外头的事情定下了,您还怕内里的权力回不来么?”

    “至于殿中省之事,娘娘不必为此着急上火,原先那个总管本来就不得用,娘娘就当顺手换一个了。”

    皇后听得通体安心舒畅,微微咬牙道:“兄长说得对!既然如此,本宫稍稍忍受些那等子小贱.人的嚣张又有何妨!”

    待我儿地位重新稳固,迎娶了康阳郡主,第一个就要拿肃王夫妻开刀!

    然后再将她可怜养胎的宝贝永福从公主府中接出来,把负心的鲁国公世子贬出京城!

    如此一样,皇后就笑圆了眼睛,当真直起腰板,颇为轻松地欣赏下头将要开始的戏曲。

    顾菀将上头的神色变换都纳入眼中,尤其是皇后的。

    瞧见皇后在戴嬷嬷的安慰下露出几分安心的神色,心下便明了:戴嬷嬷莫约是用李丞相来宽慰皇后了。

    李丞相的确是处事老练,春闱之事中抽身最快,牵连最小,还是因为太子而一块儿挨骂的,面对太子如今的这种困境,自有应对法子,也必定会告诉太子。

    ——可也要太子会乖乖听话才行。

    太子从来流连花丛,颇受女子追捧,又因嫡子身份在皇宫中众星捧月,可是个心气高的主儿。

    心头划过几分笑意,顾菀低头轻抿了几口果子茶,手中将兜了七彩棉兜的手炉牢牢抱着。

    手心给那一圈圆滚滚的棉球抵着,不觉得硌手,反而有点柔软的痒痒感,叫她这样简单抱着,就忍不住弯起唇角。

    热意从手心沿着肌体而上,无声无息地染红了顾菀的一张姝面。

    底下中央的舞台上,黄梅戏热热闹闹地开了场,唱的是提倡吉祥如意的欢庆内容,核心则是孝顺忠君。

    偏爱昆曲的太后看了片刻,就失了兴趣,兼之有些疲累,想着元旦宴会顺顺利利地到了后半段,也可以提前离席,回寿康宫歇息。

    她往底下一瞧,就见顾菀面带浅粉,红痣嫣红,于一众珠翠宝光的佳丽中生生脱颖而出,娇面红嫩嫩的,让人想起晨光下坠着露珠的芍药。

    “皇帝,哀家有些累了,便先回宫了。”太后微微侧身对皇上道了这一句,而后望着顾菀笑道:“哀家瞧着肃王妃这脸红的,想来是酒沉了,就扶着哀家回去,顺便吹吹风,散散酒意。”

    皇上自然应允,甚至起了身,要亲自送太后出广德殿,被太后阻止后就派了罗寿去。

    顾菀含笑起身,刚走动时还停顿了两下,在旁人看来当真是有些醉酒的模样。

    她乖巧扶着太后,又在刚出广德殿时,听太后对罗寿叮嘱,宴会散席后要请陈院令为皇上号号脉,瞧那羊羔酒喝了会不会伤身。

    “今儿陈院令告了假,不过副院令在太医院坐镇,奴才保准请了副院令来。”罗寿点头哈腰地应下。

    太后这才满意离去,坐上宽大的轿辇时,拍了拍身边的位置,对顾菀笑道:“莞娘上来陪着哀家,别走累了。”

    顾菀坐上去,语气中含了些撒娇:“要不是皇祖母开口,孙媳都不晓得自己竟然喝了酒。”

    “傻孩子,就数你脾气最好。”太后点了点顾菀的鼻尖,亲昵道:“要是哀家年轻时,被人这样挤兑,早就当场说起来,和点燃的炮仗一样。”

    而后又颇为心酸地拉住顾菀的手:“哀家知道你从小就不容易,才这样争气又懂事,对哀家也上心孝顺,你放心,不论往后如何,哀家一定护住你与锦安。”

    “皇祖母不用烦心这些,若论保护,也该是我与锦安做的事情。”顾菀握住太后的手,轻笑地转开话题:“最近京城里,很流行用梅花汁子兑了珍珠粉做成浣手膏,还掺了点金箔细粉,瞧着可好看,回头我给皇祖母带一些来试试。”

    皇宫中用的东西自然是天底下最好的,但为着宫里头主子的安全着想,所用的东西都是要经由检验、再由宫人试用,确认长时间使用并无大碍,这才能够送给主子们使用。

    这浣手膏才出来一个月,还没被纳入殿中省的采购名单中。

    不过顾菀自己用了两回,无碍后才敢和太后提起。

    太后人老了,爱美的心思还在,听完后果然转移了注意力,连声道好。

    “嗳呦,这种好东西,哀家可一定要好好试一试。”

    如此一路笑谈着到了寿康宫。

    李嬷嬷早就得到消息,将寿康宫的地龙给暖起来,站在门口都能感受到一阵如暖春的风。

    扶了太后下轿辇,顾菀就笑意婉婉将太后的手交予李嬷嬷:“孙媳想去外头转一转,就不打扰皇祖母歇息了。”

    “好,记得在散宴前回去就成。”太后和气应了一声,目光落在顾菀手中的手炉上。

    等回身往殿内走去后,她带着点疑惑对李嬷嬷嘀咕道:“哀家瞧着,肃王妃手中的手炉套子也颇有些粗糙了,你去查一查,可别是殿中省瞧着肃王妃脾气好,就用什么次等货色来搪塞。”

    李嬷嬷捂嘴笑道:“殿中省即便做得太差,也做不成那样简单的——太后娘娘仔细瞧瞧,那必定是原先不擅长的人编织出来的。”

    “肃王妃这样珍惜地放在手中,指不定是肃王殿下亲自编的呢。”

    太后听后不觉一笑:“这样倒好,和和美美的,远胜那等勾心斗角、心思龌龊之人。”

    李嬷嬷闻言,缩了缩脑袋,不敢接茬,只在脑海中飞速转动:太后娘娘这话里头,肯定有皇后,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别人呢?

    *

    太子得知自己能被放出去参与元旦宴会时,是又惊又喜的。

    他以为皇上是原谅了自己。

    是了,是了,自己是嫡子,十岁那年就被加封为太子,即便犯了错,父皇也一定会原谅自己。

    更何况,这回春闱之事,是他头一回单独执掌大事,又过于信任礼部尚书,这才让吴太师这等贼人钻了空子,祸乱科举,实在是惭愧宁死,自愿请罪重罚——这是李丞相教予太子的说辞,此时在太子心中已然成为事情真相。

    可李丞相派人传话来,让他禁足解除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皇上态度诚恳地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