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网 - 经典小说 - 妖痣在线阅读 - 妖痣 第133节

妖痣 第133节

    “是,只是孙媳昨儿先去接了锦安,后头才听到小罗公公的传召,算是半路才进去,所知晓的并不全面。”顾菀行了一礼,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尤其是太子那一句有关康阳郡主的迷言,更是一字不落。

    她话音刚落,就看见太后脸色乍然一变,像是忽然被惊雷劈中,又自带这未曾释放的骇人雷电,几乎是咬牙:“他们本就犯下大错!春闱之事,让皇帝受了百姓多少批评、失了多少的民心,叫皇帝日夜不得安寐,更是连带着肃王、鲁国公等人勤勤恳恳不休,才算是处置完成,给了天下一个交代。”

    “这怎么不想着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是担忧自己地位不稳,做出、做出这样叫哀家连说出口都觉着丢脸的事情!”太后气到狠狠捶了自己胸口两下,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喝了两口顾菀递过来的甜水,太后缓了缓气息,对着顾菀不解道:“自李氏册封皇后之后,皇上对于太子的教育格外重视,特地安排了人品才华俱佳的教习师傅。即便是皇后对于太子溺爱了些,但又怎么会养出这样卑鄙不似皇子的性子呢?”

    顾菀垂下眼帘,轻声道:“许是……太子殿下受了旁人挑唆,一时糊涂也是有的。”

    “即便被人挑唆,也说明他本身就对康阳心怀不轨!”太后这些年教养康阳郡主,早就将对方当作亲生女儿养,反倒对少来寿康宫孝顺的太子情感淡些:“要是真心心悦康阳,他就该来尊重询问康阳的意愿,或是像哀家真心实意地请求赐婚,可他这样做,分明是盯着康阳父兄手中的……”

    君父还在,太子身为儿臣,却已经对重臣手中的兵权打了眼,这不是大逆不道、冒犯天威是什么?

    “孙媳想着,如今这些事情反倒是不重要的,横竖有皇上来做决定。”顾菀垂下眼帘,轻声道:“皇祖母,咱们要做的事情,是宽慰受了委屈的康阳jiejie。”

    “还有昨夜,太子殿下与我的嫡姐之事,也是需要皇祖母来处理的……”

    提及此事,太后也是眉头一皱:“这件事情哀家是知道的,依着哀家的想法,不论如何,侧妃之位是应当的。”

    “只是李嬷嬷与哀家提及了,似乎顾小姐并非是被迫的,反倒是心甘情愿与太子……”

    说起顾莲,太后神色一动,想起了一件事情:“哀家想起来,半年多前,曾经常看见那位顾大小姐随身携带着一个莲花荷包。因太子先前曾佩戴过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荷包,哀家曾经疑惑过,还问过太子,所以一直记到现在。”

    “若顾小姐早早就和太子有了联系、私相授受,更是为着这份私情,在宫宴上闹出丑事——那这般无私德的闺阁女子,连最低等的昭训都不配!”太后最看重女子的品德,此刻眉眼间不可避免地染上几分厌恶。

    顾菀神色柔顺,端起茶壶给太后添了一些茶水:“孙媳虽然在京郊庄子上长大,但也素来听闻长姐先前是颇受称赞的大家闺秀,说不定其中是有什么误会……”

    “哀家知道莞娘心善,不能相信自己嫡亲的jiejie做出这种事情,所以有此一言。”太后摇了摇首,有些欲言又止:“从上回祈国寺一事,哀家就看出……你的嫡姐和嫡母不算是个良善的人。”

    “莞娘如今既然认了靖北王妃做义母,我瞧着是很好的。”太后的语气化为循循善诱:“你的父亲不争气,从前也不曾对你多加照拂,往后尽一份抚养义务便好,不必掏心掏肺的。”

    比如春闱之事,太后虽在后宫,可却看得分明:顾菀懂得大事分寸,即便镇国中尉几次三番去肃王府偷偷求见,顾菀也未曾因此心软,自己或怂恿肃王进言,干预朝政。

    但却也不像那等完全自私自利之人,在母家被降罪之后,迫不及待地脱离母家,反倒将有养育之恩的镇国老夫人接去肃王府赡养,元旦的贺礼亦不曾少了顾府。

    有情有义,进退得宜,知晓分寸。

    在管理后宫时,精心仔细,处事公正,赏罚分明。

    太后望着顾菀,可谓是瞧着欢喜又妥帖,忍不住握了顾菀的手,小声询问道:“莞娘,你帮着哀家想一想主意,该怎样补偿康阳呢?”

    “这件事情发生,哀家与皇上都有很重的责任。可康阳已经有诰命在身,再往上升便是公主了,是不大妥当的。但是那些个金银珠宝,康阳是从小就不缺的,也不喜欢。要有什么样的补偿,才能让康阳喜欢呢?”

    “皇祖母,孙媳觉得,经过昨晚的事情,康阳jiejie莫约对嫁娶之事有了些抵触,偏偏又到了该订婚说亲的年纪。”顾菀见话题终于被引到这个话题上,眨了眨眼,认真又轻缓地早就打好的腹稿道出:“要是皇祖母说康阳jiejie娴静孝顺,不舍的jiejie出嫁,想多留一些时日。再答应康阳jiejie,让她自己往后挑选夫婿,不行催促之事。”

    “嗯……这样一来,康阳jiejie莫约是喜欢的。”

    有轻巧的脚步声从屏风后传来。

    一道倩影浅浅映在丝绸做的屏风上,几下眨眼后,康阳郡主就缓步出现在太后面前,福身行礼。

    重新浣面化妆后,康阳郡主气色瞧着好了不少,只是憔悴之色不变,令人心疼。

    太后此时满心愧疚,哪儿能受康阳郡主的行礼,起身亲自扶起,将顾菀的话重复了一变:“康阳觉着,这样可好?”

    康阳郡主的目光与顾菀对视一瞬,留下一分感谢后,就化为乖巧,与眼泪一块儿滴落在太后手上:“有太后娘娘的心疼,臣女受了怎样大的委屈,都无所谓了。”

    “哪儿能无所谓呢?往后不管受了怎样的委屈,都要告诉哀家。只要哀家在一天,就给你做一天的主。”太后含着歉意给康阳郡主抹泪:“你放心,皇上与哀家定然会好好补偿你,再让太子亲自来给你道歉——不,哀家不让他见你,哀家要让他日日向叶世子讨教武艺去!”

    最后头这话主要是哄康阳郡主高兴的,毕竟以皇上的性子,恐怕要直接将太子禁足,哪儿有机会去练武场被叶嘉屿揍呢。

    听了太后哄人的话,康阳郡主再伤心,也只能忍下,红着眼儿轻笑起来,而后笑意微顿,有了几分惶然:“太后娘娘恕罪,臣女母亲听闻后,就去面见了皇上。皇上如今事务繁忙,恐怕扰了朝政之事……”

    “不会的,放心罢。”太后提起皇上,格外有些忧心:“哀家听李嬷嬷说,建章宫昨夜请了太医,想来皇上这两日要多歇息歇息,不会太cao心朝政之事的。你母亲去和皇上说是正好的,这件事情定是要给你一个交代的。”

    “莞娘,锦安可有与你说过,皇上的身子如何?”

    顾菀想起昨夜皇上吐血晕倒的情状,又结合太后的话,轻易就得出了结论:皇上应当不大想太后,或者包括太后的皇宫诸人知晓他的身子出了问题。

    即便太后不久后知道了,那泄露口风的,绝不该是她顾菀。

    “回皇祖母,锦安昨晚回来时倦怠极了,不过神色安然,必定是皇上身子无碍的缘故。”顾菀抿唇浅笑:“倒是皇祖母,若还是拖着不用早膳,就该皇上来担心皇祖母您的身体了。”

    她和康阳郡主彼此对视一眼,便起身去传膳。

    来寿康宫这一趟,顾菀便是要替康阳郡主争取太后最大的愧疚,而后趁机延缓康阳郡主极大可能被拿来作为政治联姻的婚事,最后再提及太子与顾莲之事,保证太后并不会因为顾菀,反倒是给了顾莲一个不低的位份。

    如今目的都已经达到,顾菀心中就悄悄松了口气,擦了擦掌心中渗出来的几分汗意。

    今日这一遭和往日不同。

    从前顾菀只有自己的打算与目标,现在更多了一个人的期许。

    不是那种沉重到会绊住脚步的、枷锁一样的期待,而是如厚重的秋意伴微风拂过,轻盈推动之下,是共同种出的金灿灿果实。

    ——不知道锦安那边,怎么样了呢?

    想起谢锦安,顾菀不由得低首瞧了瞧自己腰上被系出花样的细锦腰带,两个截然不同的色缠出近似云纹的好看花样,最后在右腰处变成一个如意结坠下。

    这样好看的腰带花样,是谢锦安那一双手,似白蝴蝶一样,上下翻飞间就完成了的——和新婚第一天那副笨笨拙拙、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顾菀系好最简单样式的模样截然不同。

    给顾菀看得都呆楞住了,水润的眸子凝望着谢锦安,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倒是让谢锦安趁此机会低了头,在顾菀的唇边一亲芳泽,留下一缕焚木苦香,话语中暗藏着小小的骄傲:“阿菀觉得怎么样?我用两条布带练的,练了十天左右。”

    比那描眉容易练些。

    得了顾菀赞同欢喜的笑靥后,谢锦安就也跟着抿唇轻笑。

    他勾了勾顾菀的的手指,做成一个拉钩似的动作:“阿菀去寻康阳罢,等我带着好消息去找你。”

    男子清澈动人的嗓音好似还在顾菀耳边轻响。

    顾菀容色中含了浅淡却柔软的笑,手轻轻拂过腰带,纤细的腰段愈加挺直,蕴了几分不被撼动的坚韧。

    *

    谢锦安果然是带着好消息来接顾菀的。

    只是他人还没到,好消息就先行一步了。

    太后此时已经平复了心绪,正在专心和康阳郡主说笑话,顾菀照旧在旁边,一边给太后按揉头部,一边时不时与太后的笑话应和一下。

    李公公就是在此刻捧着茶点进来的,神情有些不对劲,先看了看太后,又瞧了瞧顾菀与康阳郡主二人,很是犹豫的模样。

    “可是建章宫下了圣旨?”太后眼睛一扫,就看出李公公欲说不说之事,平声道:“说吧,哀家也想知道皇上是如何处置这件事情的。”

    李公公将茶点放下,就站在一旁垂首道:“回太后娘娘,皇上传了口谕,说皇后娘娘与太子殿下在元旦宴席不幸双双染疾,根据陈院令的诊断,需要在自己宫中好生静养,不宜面见外人,故而将凤仪宫与东宫的宫人减半,各拨了三位太医轮流值守,若有要事,须得皇上的允准,才能面见两位主子,以免冲撞、拖延病情。”

    ……这就是软禁的意思了。

    顾菀眉心一动,心中刚冒出来这句话,就听李公公补充道:“皇上还下了旨,说为积德祈福,将皇后与太子的私库尽数取出,用以百姓身上,施粥济贫,兴修水利。”

    这下不光顾菀,就连太后都挑起了眉:这又被禁足,又被搜刮了私库,可见这回皇上是生了大气。

    康阳亦是面露震惊。

    顾菀轻轻咳了一声,敛起面上的几分笑意,听李公公继续讲下去。

    “皇上还说,康阳郡主在皇宫中服侍太后娘娘多年,端庄有功,允准享有嫡长公主的俸禄与待遇,另赐三县为封地,婚事交由太后娘娘您来亲赐。”李公公对着康阳郡主露出一个恭喜的微笑:“除此之外,皇上还说,要赏二十箱奇珍异宝给郡主赏玩。”

    康阳郡主一早就享有公主的待遇,不过是柔安公主这样普通的公主,但嫡长公主却是截然不同,可以说是俸禄翻倍,过得更加滋润,甚至比从前的永福公主还要风光。

    康阳郡主在微微怔愣后,就起身向太后行礼:“臣女多谢太后娘娘与皇上厚爱,往后必定好好孝顺太后娘娘、恭顺皇上。待到臣女从寿康宫离开,就即刻前往建章宫谢恩。”

    太后按住了康阳郡主,面上露出个笑:“不必这样事事规矩,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皇上可有说有关太子与顾小姐的婚事?”太后转头询问李公公。

    李公公福身回道:“皇上说了,说一切拜托太后娘娘下旨。”

    “瞧你看了肃王妃好几眼,可是御前有和肃王相关的消息?”太后对顾菀微微一笑,看出顾菀平静神色下有几分好奇与心急,帮着顾菀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是,前朝皇上也做了吩咐。”李公公稍稍停顿一下,旋即就平静回道:“皇上……将原先太子殿下掌管的大部分朝政,都交给了武王殿下,吩咐肃王殿下从旁协助。”

    殿内的人都静了半晌。

    如今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太子皇后名为养病,实则是软禁,更说开一些,就是一只脚踏在了被废的边缘。

    皇上却偏向了武王,那岂不是说明……

    众人心中猜测纷纷,惟独顾菀莞尔一笑,对太后欣喜道:“锦安入朝晚,性子又不定,上个月刚在京城周遭跑了一圈,正好能歇息歇息,也能跟着武王殿下学些东西。”

    是一副不萦于怀、纯然高兴的模样。

    李公公想起传话的人说肃王出建章宫时都是带着笑的,心中莫名一哂——说不准肃王是和肃王妃心中想的一样呢,听说在皇上分配任务时,武王尽力地包揽一切,肃王倒是一副推脱随意的模样。

    罢了,他也算看着肃王长成,是个从来就没有野心的主儿,如今好容易做了几件受到皇上认可的事情,恐怕也是为了不给肃王妃丢脸的缘故。两位主子将来在太后娘娘的庇佑下,闲散逍遥一些,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太后原先心绪涌动,听闻顾菀的话却是放下了:“莞娘说得对,叫锦安好好歇一歇,也和你团圆团圆。”

    “我也不拘着莞娘了,估摸着你这会儿出门,正能撞见锦安他过来找你呢。”太后笑容中多了些打趣。

    “锦安可不是来找孙媳的,是来给皇祖母请安的。”顾菀捻起一块小巧的豌豆糕放到口中,甜甜的一片:“昨夜刚下马,他就向我问皇祖母的身子可好。”

    太后瞬间笑开了一朵花:“哀家就知道,锦安他最是孝顺。”

    有了前头的铺垫,谢锦安到了太后面前时,就受到了格外热情关怀,不但怀中被堆满了东西,还被太后从头到脚仔细看着夸赞了一番。

    这也是太后十足十地高兴,忍不住将谢锦安像小时候那样夸奖。

    “哀家还看到你给莞娘做的那个手炉兜套了,虽然不算精致,可很用心呢。”夸到最后夸无可夸,太后就举起顾菀宝贝的那个手炉:“阿菀喜欢得不得了,和哀家说是千金不换的——她还道,尤其是上头的小棉球,在掌心中的触感很是独特。”

    谢锦安一开始还含笑听着,温温脉脉的目光落向顾菀。可等太后说完上头这句话,那目光中就有了一分幽怨。

    那是他最花心思织出来的一朵朵玫瑰花苞。

    小时子还说是与实物一模一样的。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她仰面,樱桃唇含着羞◎

    接受到谢锦安目光中的那一分幽怨, 顾菀目光倏然一动,落在太后举着的七彩棉兜上,心中莫名闪过一点点心虚。

    她日常摸着上头的棉球, 自然发觉里头裹了编织的纹路,并非是单纯棉线裹出来的小球,倒像是小片织布用裹花苞的法子裹出来。

    只是从外头看,实在是瞧不出来什么, 所以太后问起时,顾菀就直接说了“小棉球”一词。

    如今太后在谢锦安面前一说,顾菀眨了眨眼,眸光流转间露出流霞一样的软笑。

    动人得让谢锦安眸中也染上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