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网 - 高辣小说 - 石榴裙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6

分卷阅读196

    别弄得为这事儿晚节不保。我燕州什么时候怵过强权?‘扬定十屠’连杀十天,‘三屠嘉裕’共计死我二十万燕人,哪一桩不是京城那帮狗日的办的。我燕州多得是好男儿,京九旗围我高阳水泄不通,孙承宗率众登城据守,城破,全家都战死,从儿子到孙子无一幸免,就连侄子都没逃走一个!当然,有英雄就有狗熊,洪成恒败走三河县,从此为京九旗卑躬屈膝,领兵直插我燕州要脉,可是想想他的下场,姓洪的至今在我燕州都没立足之地……老熊,可别学坏了路子,你这一怂,就怕连累子孙后代。”

一旁的钟涵肚子笑得抽筋。天下谁搞得赢秋一水这张嘴!嗯,关键是她那脑子,历史,像程序一样刻里头,引经据典,管它正理歪理,说死你!

果然,老熊头被说蔫了。当然,哪是真怕秋一水这鬼扯的陈芝麻烂谷子“凛然大理”,着实是怕她这“造谣不嫌事大”的坏嘴儿,真给她散布出去说自己“怕京里人”……燕州“本位主义”排外本就严重,着实会给自己落个很不好的名声儿……

“得得得,小姑奶,姜堰我立即就放了好吧,”

“官复原职儿?”

“复复。就是一水,得饶人处且饶人,那帮子人也就来咱燕州玩乐,错就错在有眼不识太岁,我看就算了,到此为止,他们也就过客,走了百了。”

秋一水微笑,“老熊,我知道你一直都是个明白人,这次肯定也是有人把你逼急了。谁呀,就算京里来的皇亲贵胄,这番做派未免也太掉价,你告诉我这背后到底谁的面儿,我也好心里有数儿,往后啊,怕了他,见道儿绕道走!”

老熊心里嘀咕:

别人老子也不买账了,

说来说去,还是你谢家自己人!

谁?你大伯子谢儿玉还有谁!

外传,你跟你老公公合谋害死了你老公,你大伯子从此跟他老子一掰两段,如今京城混得风生水起。

这次,直接看中你家小庄要“猜歌比试”的,就是你大伯子的表小姨子,迟孝俐。

你还把她“吊起来”拷着,叫小公主手都勒出血痕了……

咳,老子万般不得蹚这趟浑水,

告诉你实情了,你不得了,晓得又闹出啥幺蛾子,你那更不得了的大伯子能饶了我?

麻蛋,老子夹中间真是两头难做人……

“一水,就当心疼你熊叔一回成么,这事儿,算了,谁谁谁,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叫熊叔起码在任内,混个平平安安好吧。”

秋一水始终两手搁风衣口袋里,

笑容,倾国倾城,“好。这次就听熊叔的。”

☆、3.4

有时候你得饶处且饶人,别人不依不饶怎么办。

事发时秋一水正在自己娘家杨宅指导厨娘弄“宋惠莲猪首”。

这是个会吃会玩的货,秋一水熟读,她亲自下厨弄的“宋惠莲猪首”连她老子杨征都竖大拇哥,吃遍天下,没人有秋一水会掌控到这么好的火候……

今天之所以没亲手弄。秋一水最近上了点火,指尖干燥不想碰水。两手撑腰后,尽当“总指挥”了。

杨征进来,远远就闻着香味,

问管家,“一水回来了?”

管家两手接过外套,笑着直点头,“今儿心情不错,一回来就说要弄猪首吃。”

杨征点点头,“心情好就好,不好,要把老子命都要了。”笑着说的。管家知道杨先生这几天也望着一水回来,上次又是吵翻天走的,杨先生也气急败坏,连说养了个白眼狼!结果白眼狼几天不回家,又着急……

站厨房门口。杨征边解袖口垮着脸看着她,

秋一水回头,“哟,一爹。又被外头哪个小妖精榨得脸色菜菜,正好,回来喝点猪首汤补补。”她有两个爹,叫杨征“一爹”,叫谢棠“爹”。

杨征快步进来就要张她一脚,当然是假意,秋一水笑咯咯躲开了。杨征这种超金钻大神,绝对是不分年龄段的妖孽们哭喊痴狂着要下跪舔脚趾的神祗,但人油进骨子里的狡猾与霸气。虽跟谢棠那种王者强霸古板比显得随和,却也万分难得近身。也就秋一水敢这么消遣她爹了。

“嘴欠,迟早有天你要栽在这张不知收敛的嘴上。”杨征点着她说,

秋一水儿吊,根本不理她爹说教,舀锅里一点汤唇边挨了挨,一挑眉,“不错。”

杨征拿她没办法,卷起袖子也走到炉子边。“我尝尝。”

他更潇洒,小指甲掭了点嘴里一探,这才是专业尝大菜。是滴,秋一水城府的一面全谢棠的授受,吃喝玩乐,包括匪气赖皮的一面,杨征的遗传。所以说,杨征真把他好的一面全遗传给自己亲闺女了,秋一水这边“现世报”也是他活该。

“怎么样?”品位这方面,秋一水只信她爹。没办法,杨征是燕州最昭著享乐大爷杨孔的单传独孙,“会享受”这点,隔代遗传传得才准!

稍微提提她家这老祖宗杨孔吧。

杨孔大爷,降生于同治四年,燕州南海县人。杨家祖上,系号称“杨百万”的巨富茶商。杨孔本人则为逊浑翰林,平易近衔太史。面翰后,曾捐过江滁候补道,一度也名列候任燕州水兵提督。

辛酉革命以借,杨孔大爷抱“不事两朝”之旨,隐居燕州祖宅“太史第”,以诗书饮食自娱。平易近初,任英美烟草公司华北总代理,进项甚丰。占了四条街位的同德里十号太史第内食风鼎盛,好像世纪头号饮食世家,杨太史本人,更是巍为羊乡美食家尾席。

杨太史不懂烹饪,只是精研饮食到了敷衍塞责的地步。因而,凡太史第每有新菜式推出,惟其死力仿照的燕州各大酒家立即匪版,纷纷冠以“太史”之名兜揽。燕菜中的模范传世之作“太史五蛇羹”,即在杨太史的切身指导下出世于杨家公厨。太史交游宽敞豁达,三山五岳、黑道白道都来,太史第内长年高朋满坐,饭局不竭,曾记:陈诚来赴太史第蛇宴的那一次,南华西路至同德里一带竟要交通管制,全数戒严。

古人常以“爱喝牛奶不必定要养一头奶牛”来挖苦于人,但是,当年杨太史家就是这么干的。因嫌市道荔枝不合口味,杨太史遂于罗岗洞兴办农场,引进各地良种,不惜工本尽心耕耘。是以,杨家不但四时水果不息,且有宏构在大公司出售。不光茶果点心一概廉价,就连“太史五蛇羹”的环节佐料菊花,亦由雇用的四个专业花王悉心培养汲引。身为这个钟叫鼎食之家的一家之主,杨太史每天“下午三时起床,凌晨八时中饭,晚饭划一消夜,要在黄昏当前”。杨家“除大厨子外,还有西厨子,点心厨子,又有一个斋厨娘,好吃的东西真多”……

提这么多,无非佐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