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网 - 耽美小说 - 清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2

分卷阅读182

    扶着,眼中含泪,声音有些模糊。老者的儿孙跪在地上给燕王叩头。

    “殿下慈爱。”

    “殿下千岁!”

    两次粮税交过,又有朝廷大军就食征粮,若非燕王殿下下令放粮,这个冬天定是难熬。家有老人和幼子的,更加感激燕王恩德。

    很多人不由得埋怨南京的皇帝,竟然能免了江浙的重税,为何不免了山东?除了交税还要被征粮,日子过得还不如洪武朝!

    若非孟清和在德州献策,燕王压根不会放粮,只会在临清等地屯军练兵。届时,百姓遭受苦难更甚,哪里会夸赞燕王仁慈,不骂他是朱扒皮就不错了。

    蝴蝶翅膀轻轻扇动,造成的影响,连扇翅膀的孟十二郎都没有料到。

    扶起老者,两次长揖到地,燕王跃身上马,满脸正气的说道:“孤奉太-祖高皇帝遗训,起兵靖难,为扫除朝中jian臣,清君侧!皇帝久在京城,不出皇宫,不闻世情,受jian臣蒙蔽,不恤黎民,废祖宗之法,令人痛心。孤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之子,皇帝叔父,绝不能坐视!必将扫除jian臣,荡平宇内,还天下一个安宁!”

    这样的话,燕王从建文元年开始说,说到现在,几乎是张口就来。

    对仗工整,情感真切。

    在朱棣口中,起兵靖难代表着正义!

    不管旁人信不信,总之,举着靖难大旗的朱棣和追随在旗下的造反者们都是坚信不疑。

    论脸皮厚度,五个建文帝捏起来也比不过一个永乐帝。

    搞封建-迷信和做戏造势的手段,学院派的朱允炆,更是拍马也比不过社会经验丰富的不良中年朱棣。

    德州开了个好头,在临清等地,燕王的仁爱之名稳压建文帝一头。

    地方官员携印跑路的越来越少,借机跳槽的越来越多。

    燕王和建文帝是叔侄,说白了,都是给老朱家打工,用不着太过挣扎。况且,民间盛传燕王慈爱,甭管真慈爱还是假慈爱,此时跳槽,总比狼狈逃跑再被燕王手下军队抓住要好。

    山东境内,燕军兵锋所指,无人可挡。凡铁蹄所过之处,官员闻风而降。不降的,要么拖家带口的跑路,要么坐在衙门里等着光荣那一刻的到来。

    朝廷大军已到山东,没有同燕王正面对抗,只试探性的出兵奇袭,不出意外都被打退。派出去的将兵基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rou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盛庸并非真正的胆小怕事,不敢同燕王正面作战。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就不会与铁铉共同防守济南,力拒燕军数月。

    示敌以弱,是有另外的打算。

    在燕军继续向济宁进攻时,盛庸终于召集麾下将领,道出了真实的意图。

    “月前,我军军饷尽于德州沧州,士卒困甚,将领疲敝,燕逆气势大盛,非战之机。如今,燕逆连战连捷,月下数地,必生骄狂,我等不若以逸待劳,设伏于其必经之处,备火器弓弩,诱其入阵,不能斩杀亦可生擒,此全胜之计。”

    话落,帐下的参军都督等没有马上附和,反而面现忧色。

    主帅的意思很清楚,他要出城设伏,同燕军在野战中决出胜负。

    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

    燕军实力强悍,据城坚守的胜负都在五五之数,还要野战?

    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在野战中败给朱棣,退守真定才保住几万人。

    李景隆手中的军队,前后加起来超过百万,同样成了燕王面前的一盘菜。

    盛庸麾下将兵不到三十万,一半都是从河北德州等地退下的败军。将领之中,除了平安没几个能拿得出手,冲上去就是给人砍。况且平安也为皇帝的主帅任命耿耿于怀,未必会尽全力。这种情况之下出城和朱棣野战?

    刷忠义刷勇敢,也不能这么玩吧?

    众人的神情全都落在盛庸眼中,议论之声也传进了他的耳朵。

    盛庸没有出言喝斥,只道:“据城坚守,我等又有几分胜算?”

    帐内顿时一静。

    “出城野战,胜负难料。然困守城中,助长燕逆之势,再失数地,我等必败无疑!”

    “总戎,此言未免……”

    宋参军刚要开口,却被盛庸凌厉的目光逼了回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畏首畏尾,不过贪生怕死,徒令人耻笑!燕逆势大,我等搏命一战,即便身死也将名存史册,死而无憾!”

    军令压下了争议之声,众将低下头,再无人反对。

    为激励士气,盛庸下令设宰牛宴犒赏将士,并在宴后着全副铠甲,登点将台,誓师励众。

    盛庸-拔-出长刀,高声说道:“与燕逆决死,背城而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偌大的校场中,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回荡。

    一遍又一遍。

    “决一死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慢慢的,附和声渐起。

    经历过太多次的失败,南军近乎忘记了热血沸腾的感觉,丧失了拼死一搏的勇气。

    随着主帅铿锵的声音,战士的荣耀,将帅的斗志,一点一点被燃烧起来。

    同样是大明的军队,燕军悍勇不假,却不是个个三头六臂,同样两条胳膊两条,肩膀上顶着一个脑袋,不过是战场拼杀,死了,能拉上一个也是够本!

    斗志溢满胸腔,即便是死,也要奋力一战!

    校场之上,将士的吼声震天。

    盛庸高举长刀,一直没有落下。

    哪怕成为了南军统帅,在久经沙场的燕王看来,盛庸仍是个无名小卒,压根不被放在眼里。

    盛庸的确不是名将,他甚至打不过平安和徐辉祖,但对朱棣,他有着旁人不具备的优势。

    从真定到北平,从郑村坝到白沟河,河北到山东,从德州到济南,这个无名小卒一直在战场的第一线,一次又一次被燕军打败,一次又一次领教到了燕王的厉害。

    后世有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从失败中,盛庸不停的思考,不断的取得进步,逐渐摸透了朱棣最擅长使用的战术。

    被敌人了解,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

    正如朱棣了解李景隆,依靠对他的了解,接连挫败朝廷大军。平安了解朱棣,如果没有李景隆这个草包上司,没有折断帅旗的那阵大风,白沟河之战或许会换个结果。

    盛庸终于研究出了能战胜燕军骑兵的方法,而朱棣却并不了解盛庸,相反,还很轻视他。种种原因叠加起来,注定自靖难以来未曾遭逢一败的燕王,将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