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网 - 言情小说 - 乌衣世家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4

分卷阅读84

    !

此时的奉天殿,弘治帝的心情极好。

他身边的大太监怀恩道:“宣出海使者陈隆,副使者王永,海军千户秦冬觐见。”

宣召声从奉天殿传到了午门外,小黄门引着几位官员一起前往奉天殿。

路上,小黄门对副使者王永恭维道:“公公今日回来,怕他日是要升了掌印了。”

王永笑眯眯地道:“你这小子倒是嘴甜,不过咱家做什么都是为了陛下效力。出海也不过是敬仰三宝太监,哪里是为了什么劳什子的升官!”

小黄门恭维道:“公公果然深明大义!”

到了奉天殿,几人三跪六叩行大礼后。陈隆主使禀告道:“臣等出海,行至海外大陆。其民民风淳朴,尚未有文化典仪。其上有诸多作物,谢大人所言之粮种俱有。问其民,知其果然高产于水稻、小麦。”

“我邦之丝绸、瓷器尽售。得黄金、珍贵香料、毛皮、宝石及诸多当地特产。”

“行海路时遇海盗,有胜有败。所幸我军经历历练,作战能力数倍于前。”

“另,与佛郎机海匪作战。其火铳炸膛几率低于我朝,火炮射程倍于我朝。为大害。”

“所幸我军势重人多,鏖战后俘虏佛郎机海匪。获得火铳、火炮图纸。”

王永道:“海外番邦首领敬仰我大明文明,欲与大明通商。奴婢与部落首领谈判,对方允许我大明前去开矿。”

秦冬在两位上官禀告后上前禀告:“臣亦有言,小谢大人练兵之法确有成效。我部战斗力明显提升。应对海战卓有成效。”

弘治帝听的开心,自然是赐下赏赐。陈隆升了佥都御史,王永升了御用监掌印太监,秦冬升了留守指挥同知。都是升了整整一个大品阶。除此之外,金银丝绸更是赏了许多。

同时,船队带回来的一部分的玉米番薯和许多金银被弘治帝赏给了谢棠。他也算是小小地发了一笔。

当然,对于谢棠而言,大头还是自家出海的货船带来的收益。这次出海,真真正正地给谢棠挣了几万两的银子。

船只归航后,内库自然是又进了几十万两的银子和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国库也丰足了许多,只是韩老大人仍旧抱着国库钥匙不撒手,谁也不能从他手里掏出银子来。

“已经编好。”韩文道。“接下来应该培育粮种。陛下的新政也可以尽快施行”

谨身殿的西暖阁里,此时只有三个人。弘治帝,韩文以及谢棠。

今日他们几个凑到一起,还是为了新政商量计策。

“陛下可以以高产粮种为诱饵。”谢棠道:“并非每个地主都参加了这次出海。参加的官员更是寥寥。改革改的好、办事办的对的地方官员,可以先给其的属地拨粮种过去。”

他继续道:“粮食高产,税收自然就高。税收高,政绩就好。政绩好,自然升官快。把这个消息放出去,底下的官员自然会用心办事。”

之前这些地方官千般推诿,无非是因为改革损失了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还会得罪人。

而若是参与改革就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自然会有人先出头去做皇帝的马前卒。

当有人去把事情实实在在地做了后,得到粮种。自然就会有其他人担心自己的税收和政绩与别人比相差太多,以至自己的政绩难看、无法升迁。

这样,自然而然地,大家就都会去进行新政。皇帝的困局自然而然地就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陛下可以给最开始积极改革、拥护中央的官员与后面才积极参与的官员待遇不一样。”

“一开始的那些官员可以分配更多粮种,并且可以给他们派皇庄的老把式去帮忙。而后来的那些官员除了粮种之外自然是什么也没有,而且粮种要比先拥护您的要少。”韩文补充道。

到时候各地之间百姓得到的收成不同。当他们知道这是因为主官不拥护天子的政令后得到的结果时,自然会对主官不满。

到了那时,在评定官员政绩的时候,再给那些不拥护陛下的人评一个下等。没有人敢说这是皇帝以公报私。只会说这是遵循民意。

“可以。”弘治帝道:“朕会在大朝会上把这件事情公布。也会张贴皇榜,同时让锦衣卫在市井中宣扬此件政策,令百姓知情。”

让百姓知道的自然是皇帝要给各地拨高产粮种,只有积极支持陛下新政的官员才能够得到的消息。

到了那个时候,那些没有粮种的地方的百姓,定会对主官不满。

这样,也就达到了弘治帝的目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谢棠拿出了一张图纸,恭恭敬敬地把双手举过头顶道:“陛下,这是臣家在江南的绸缎庄的工匠发明的先进织机。织布功效有寻常织布机八倍有余。臣敬献陛下,请陛下开办机械局,生产织机。”

“可将织机卖与出海商户。令买此织机者开办织造庄,聘请无地游民前来做织工。这样,一可令无地游民衣食有着。二来也能够缓解新政压力。第三,新政若是成功,人口定会快速增加。但大明土地不变,到时候游民增加,恐会扰乱治安。若是其能够进入织造庄做工,也能够减少这方面的祸患。”

弘治帝看到后问道:“你说的八倍,可是真的?”

谢棠道:“已经投入使用过两年左右,没有故障。确实是八倍的效率。”

韩文道:“但是一定要确保买织机的商户都是出海的海商。要不然这些商户把他们生产的丝绸投入市场和寻常的丝民、织户竞价,可能会让江南一些市镇的百姓破产。”

弘治帝道:“朕倒是有个法子,可以派官员前去监督。每年定下必须拿去出海的布匹的数量。令专人负责监督商户把这些布匹运到船队。”

韩文道:“只是这样,未免需要很多人手来监督。而且海商的税在弘治十六年开海禁的时候就定了下来是两成。这些丝织品的税收数额也是很大。臣建议陛下建立一个新的衙署来主管新式织机和这些绸缎庄的督查、税收以及绸缎庄里织工的户籍。”

弘治帝道:“那就在户部之下建立织造司,把伯安调过去。左右这个法子也是伯安想出来的。底下的属官就从此科的进士里挑。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