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网 - 耽美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6

分卷阅读136

    ,那些老油井换装“双驴头”采油机未必划算,尤其是在还必须为此支付专利费的情况下,因此这项专利短时期内的直接获益并不是很大,但是中国现在的石油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反而没这个负担,故而得以在一开始就站在比那些先进国家都高的平台上……

除了这种主要自用的技术。胡卫东还花钱雇人在美国研究一些他比较了解而中国又没研究条件的技术与发明。其中尼龙这种后来的暴利商品更是重中之重,虽然目前杜邦公司已经有了尼龙的专利,但他们还未研究出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而且他们现在只发现了尼龙66,胡卫东让研究人员去搞的却是舒适性更好的尼龙6,所以并不存在侵权问题。当次年尼龙6解决了工业化生产难关后。尼龙及其产品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利润,令原本只是皮包公司的中福股份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飞快发展了起来。但令胡卫东可惜的是。利润必须分给福特公司4成之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没有福特这座大树罩着,就算中福国际是真正的美国公司,在十几亿美元的庞大利益诱惑下,也难保没有大财团铤而走险,何况只是一家华资企业?

除了电力与石油,钢铁与化肥也是胡卫东引进设备技术的重点,但胡卫东暂时只是每个必须门类稍许购买一点,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在此之外,除非价格实在有吸引力,否则他不会选择在美国购买,因为美国所用的度量单位大多是美制而非公制,引进后还得改换过来,不但费时费力,还会降低精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还在美国购买了很多南瓜种子和马铃薯种,目的是为了迅速提高中原根据地的粮食产量。须知同样是南瓜,中国的一般也就几斤到十几斤,几十斤就算是非常大的了,而美国的南瓜普遍都能长到几十斤,最大的甚至超过了一千斤,而马铃薯的情况也差不多,咱们一般多是几两一个或者更小,而美国的土豆几斤一个的都不稀奇。很明显美国南瓜与马铃薯品种的单产要明显高于中国,虽然口味上要差一些,但抗战期间河南百姓几乎一直都在饥荒的威胁之下,其间更有1942年那次饿死300万人的特大旱灾,让根据地百姓吃饱、甚至只是不饿死是首要的任务,好不好吃又哪儿能顾得上啊?根据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胡卫东一直十分重视,但是那毕竟费时长、见效慢,而且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但军粮的需求会不断加大,难民的涌入也是迟早的事,胡卫东这也是未雨绸缪啊!

此外,胡卫东还大量收购了一些国内不能出产的重要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其中在加拿大与美国镭提炼厂“收垃圾”低价买到的大量高品位铀矿对于中国日后的贫铀穿甲弹的研制与核能研究无疑将起到莫大的帮助……

注1:铀及铀的化合物的比重普遍非常大,因此很容易估算出大致的品位高低,胡卫东购买的是镭提炼厂提取镭后剩下的矿渣,价格异常低廉,加上后来在欧洲买到的,一共有好几百吨,含铀量超过40吨,却只花了区区一万多美元,还顺便延缓了后来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步伐,实在是赚大了……

p

第一百五十六章前往欧洲

此外,胡卫东也没忘记以科研需要为由,提前采购气体离心机、离子交换树脂等重要器材以及相关的生产设备,只要铀235的自分裂现象一公布,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就可以马上开始,咱们工业与科技基础远不能与西方和苏联比,只能笨鸟先飞来赶时间了。当然,真正的实验器材胡卫东也确实买了一些,即便科学家都因为抗战的需要而全部搞应用了,至少大学里也还是需要的……

虽然没有放开了买,但胡卫东还是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在美国花掉了七千万美元,可是光有设备是不够的,能够cao作这些设备机器的人员同样、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而目前的中国、或者说是中原根据地很多工业部门根本就没有,从业人员自然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因此毫无疑问,胡卫东只能在美国招聘,但一直对美国的高工资称羡不已的他这时却只想大骂一声“工资定这么高要死啊!”……

即使在大萧条中,美国工人的平均年工资依然高达七八百美元,熟练的技术工人更是至少上千,而此时的中国不但贫穷落后,而且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即使开出5倍工资并且预付1年,愿意冒险前往中国工作的美国人也没有多少,而仅仅是解决工业门类“有”与“无”的问题,就需要引进上万工程师和技工,这花费是胡卫东现在根本拿不出的……

“只能尽量呼吁华人华侨青年回国了……”,胡卫东无奈地暗叹道。

可是北美华人地位低下,很多重要的工作岗位根本轮不到他们,而且北美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也不像南洋那么大,筛选余地小得多,即便司徒美堂累得老眼昏花,愿意归国的华人华侨越来越多,也还是不能满足胡卫东的要求,终究还是得花高价至少外聘两三千人才行,可这还是太贵了。要知道胡卫东现在还准备去欧洲继续扫货呢,将钱早早用光怎么行?

好在胡卫东这次带来了毛泽民这个理财专家,他不但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熟悉了美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现状。还从中发现了很多可以省钱的点子,比如食宿全包(此时美国物价并不比中国高,包食宿其实并不能省钱,但可以大大减少一次性投入的外汇。从而明显缓解现金压力。)、给他们买保险等等,艰难地将平均工资压到了他们在美国工资的3倍,平均预支工资的时间也被减少到半年。在胡卫东离开美国之前,一共招聘到3000多名美国人,需要一次性支付的现金将近一千万美元。虽然还是很贵,但已经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此外,胡卫东还请福特公司帮忙培训华人技工,等到他们学成归国,不但技工数量上会更加充足,那些薪水高得让他痛心的鬼佬也差不多可以逐步打发回国了……

胡卫东并未在美国待太久,2月份经济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后不久,他便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虽然如今美国的工业规模甚至不逊于整个西欧。但在科技水平上欧洲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而且除了英国之外,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采用公制单位,无论是消化投产的效率还是生产加工的精度,都比美国货更具优势,尤其是德国、瑞士等这几个原本就以精工著称于世的国家……

英国虽然基本上是英制单位为主。但胡卫东还是踏上了英伦三岛,因为这里有一些不能错过的杰出人才。其中正在伦敦大学读研的后世钢铁工业的权威专家邵象华在与胡卫东交